约2300年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始见,上品。 记载霍山米斛“味甘,平。主伤中,除痹,下气,补五脏虚劳羸瘦,强阴。久服厚肠胃,轻身延年。”
约1300年前,唐代《千金翼方》(孙思邈) 记载霍山米斛“味甘,平。主伤中,除痹下气,补五脏虚劳,羸瘦,强阴,益精,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。”
唐代开元年间《道藏》 将霍山米斛列为“中华九大仙草”。(霍山米斛、天山雪莲、三两重人参、百二十年首乌、花甲之茯苓、深山野灵芝、海底珍珠等)
约440年前,明代《本草纲目》 记载霍山米斛“补五脏虚劳羸瘦,强阴益精,轻身延年。”
约253年前清代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赵学敏) 记载霍山米斛:"出六安州及颍州府霍山县,名霍山石斛...清胃热...以之代茶,开胃健脾。"